據7月5日中新社報道,在畢業季,簡歷是大學生求職的第一關,一份精美的簡歷似乎成為求職者們必須要裝備的“行頭”。前段時間,“重慶女孩幫改簡歷助3萬人求職成功”的話題登上熱搜。網友們一邊感嘆身邊處處是商機,一邊疑惑花錢改簡歷是不是在交“智商稅”?
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季無疑也是簡歷制作的剛需期,而優質的簡歷可能讓求職事半功倍。于是,一些電商平臺、招聘網站上推出了撰寫簡歷、提供模板、簡歷優化等服務,并明碼標價。
簡歷是求職者最重要的求職資料,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,欠缺求職經驗,這讓他們更容易選擇簡歷優化服務,以便更好地對接社會需求。然而,也要看到,有的簡歷優化服務儼然成了“摻水造假”。比如,一些畢業生請人代寫簡歷,其中不乏偽造學歷或實習經歷等情況。這不僅是失信行為,欺騙用人單位,還可能構成對他人的不正當競爭,讓簡歷服務生意漸漸走偏,甚至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。另外,請人代寫簡歷,還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。
事實上,簡歷雖然重要,但本質上仍屬一種自我介紹。用人方翻閱簡歷,更多的是在挑選與自己所需人才相契合的內容,而非簡歷是否豪華、精美。因而,相比在形式上、文字上雕琢,求職者還是應該把功夫用在提升自己專業水準、口頭表達和人際溝通等方面。畢竟,打鐵還需自身硬,一份“厲害”的簡歷包裝不來一個人的能力,也瞞不過用人方的面試交談、試用期等環節。
更重要的是,簡歷造假可能涉嫌違法。偽造、交易實習證明等材料,已經涉嫌偽造、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、人民團體、企業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、證件、證明文件、印章,很多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網絡平臺上的簡歷優化服務,不是不能有,但要進行規范引導,引導簡歷優化服務提供者附加更多職業規劃指導的作用,引導畢業生理性就業、精準就業。而對于涉嫌提供簡歷造假服務及泄漏、買賣求職者個人信息的商家,要依法依規予以懲治。
簡歷優化生意,關乎誠信、關乎就業市場秩序,甚至可能關乎法治。其可能引發的問題和后果,應該引起有關部門注意和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