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數”說視覺健康:守護孩子的眼,要知更要行 暢銷書《百歲人生》預測,21世紀出生的人,有一半概率能活到100歲。以現有生活環境和醫療條件看,這個說法不算太虛妄。
除了需要用新思路規劃人生之外,“后浪”們的身體“零件”能“扛”得住歲月嗎?尤其是作為心靈之窗的眼睛,有沒有把握看“透”百年?
記者日前在人民網主辦的“第三屆國民視覺健康高峰論壇”上獲悉,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,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是52.7%,幼兒園(數據僅覆蓋大班)近視率達14.3%,小學階段35.6%,初中階段71.1%,而高中階段達80.5%。其中10%是高度近視,超過1/3是中度近視,也就是說中高度近視比例近50%。
數據同時顯示,全國近視率呈“東高西低、北高南低”的分布,城鄉間亦有差距。城市近視率56.5%,比農村高8個百分點,但農村近兩年來增長速度高于城市。這與電子產品的普及和“宅”的趨勢暗暗相合。此外,大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也不容樂觀。
本次論壇主題為“數說眼健康,守護新視界”。數字冰冷,也客觀,更具警示性。
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表示,學校是近視眼“重災區”,教育部門應承擔起防控學生近視眼工作的主體責任。在落實各項工作中,要重點做好以下幾件事:第一,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;第二,加強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;第三,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。
中國關工委教育中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鄧俊峰說:“如果放任近視進一步發展,未來我國精密制造等領域會有巨大人才缺口。在此背景下,國家出臺了系列政策,破解這個難題。”
與會眼科專家也介紹了當下正在實施的預防及治療方法,如建立防控信息平臺。
此舉溫州已試行:全市不分城鄉,從2019年6月開始,對1333所中小學、約110萬學生進行定期檢查,覆蓋率99.5%以上。除了檢查視力,還有屈光度。每次查完,數據直接上傳,由溫州市大數據局、教育局、衛生健康委共同掌握。
為什么增加屈光度檢查?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、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集團總院長瞿佳介紹,視力不良的人群中,大部分是近視,但也有不近視的,如果查了屈光度再結合視力,就能明確,是近視還是遠視,或是其他的眼睛問題。
關于視力和屈光度,很多人都搞不明白,近視度數高低和視力好壞是一回事嗎?北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、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委員楊曉慧解釋:“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會問的——我們家寶貝才100度近視,為啥只能看到0.1?那個孩子都200度了,還能看到0.2?從理論上說,近視度數和視力有一定關系,一般來說度數越高,裸眼視力會更低一點。但視力檢查有主觀因素,每個孩子調節力是不一樣的,所以并不能說,近視度數高的孩子比低一點的孩子裸眼視力一定要差。從另一方面也想提醒大家,有的商業性治療機構,為了迎合家長不希望孩子戴眼鏡的想法,僅用視力提高作為指標來驗證療效。視力提高了,是不是近視就治愈了?兩者有一定的關系,但不一定是相對應的正比關系。”
教育部已于今年6月發文,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,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規范數據報送,學校要指定專人負責中小學生視力監測主要信息數據報送工作。視力監測結果填報數據主要包括中小學生雙眼裸眼視力及屈光度。新學期已開始一個月,各地執行如何,拭目以待。
雖然檢查登記看起來與防治沒直接聯系,但溫州先行一步的數據中,近視未矯正的人數達1/3左右,說明在經濟發達地區,其實很多家長或學校都不知道孩子近視,或者戴的眼鏡度數是否合適。數據顯示,去年溫州學生近視人數上升幅度比全國低了5.1個百分點。
北京一間眼科醫院院長、博士生導師李紹偉會后對記者說:“我一直在想,防控,在醫院做的時候感覺困難很大,再怎么防控還是近視人數越來越多,度數不停增長。現在(我們專業眼科醫院)最大的科室就是屈光科、近視防控科,而以前病患多數是白內障、角膜移植、眼底病,由此可見近視防控任務非常重。現在做近視防控基本的方案都有了,學生在校的運動時間,包括采光、坐姿都有指標,家庭也重視這個問題了,但為什么還是有好多‘當事人’一直不能執行,到底有什么困難?”
李紹偉覺得科普宣傳還有很大空間。除了近視,其他眼疾科普也不夠。比如高度近視容易發生白內障,比非近視人群白內障發生要提前10-20年。高度近視視網膜脫離、黃斑出血、青光眼等發病率都遠高于普通人。對于高度近視患者,必須定期到醫院檢查,穩定的可以做近視手術或者晶體置換提高視力。
近視是一個緩慢發展過程,等最后變成高度近視就晚了,好多病變甚至無法治療。除了政策推行外,媒體和一線醫學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盡可能多地發聲,讓近視人群尤其青少年知道高度近視到底有多大危害,會對未來的生活、工作和身體健康帶來多少不良影響。
記者參加了兩屆視覺健康論壇,觀察下來,嘉賓、專家戴眼鏡比例也很高,可見知易行難是個永恒的攻艱題。我們期待著,社會各界能夠更積極地行動起來,知行合一,攜手守護孩子們的心靈之窗。
(本報記者李牧鳴、史金明)